作为日本制造代表性企业的,于2023年12月20日正式退市,从此结束74年的上市历史。
诞生于1875年的东芝2015年曝出财务造假丑闻后陷入危机。近两年来,东芝被各国资本围猎,并购消息迭出。但最终,东芝选择了“回归”,被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0多家日本企业联合收购。2023年11月22日,东芝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私有化提案。东芝官网发布文件称,JIP财团将从普通股东手中收购剩余股份,将东芝收购为全资子公司。
等待东芝的并非坦途。私有化后,东芝必须着手进行艰难的重整。在全球产业剧烈变革背景下,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共同面临的难题。重铸辉煌对东芝来说是理想还是幻想,值得持续关注。
东芝选择退市,最直接的原因是想摆脱外部董事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干扰和控制,从外国资本手里彻底收回公司经营决策权。此举也是为了应对当年东芝面临财务危机时被外资“拯救”留下的后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年来针对东芝的各种并购重组方案被一一否决,而JIP及日本企业组合最终顺利完成对东芝的联合收购,可谓一场日本资本对外资的“胜利”。
2015年东芝被曝出长期持续进行财务造假后,股价大跌,公司随之陷入财务危机。2017年东芝斥巨资收购有“核电鼻祖”之称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其后陷入巨亏,申请破产保护,境况雪上加霜。2016财年结束时东芝已资不抵债,其股票被从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降至中小板,面临被摘牌的危机。为渡过难关,2017年底东芝被迫引入外部资金,增资60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此举虽使其避免退市,但公司70%的股份却为外资所控制。
引入外部资金后,东芝的外部董事人数大幅增加,12名董事中一度有10位是有权干预经营的外部董事,占比超过80%。外部董事常常各执一词,很难统一想法。东芝内部也由于外部董事强势掌控公司而一直存有“到底是谁的公司”之问。有人抱怨说,这些外部董事不仅可以提名董事,还能决定自己的薪酬。
更重要的是,外部董事并不真正关注东芝的重建,他们着眼于短期,最重视的是投资收益的改善。有内部人员表示,海外股东行使发言权,常导致东芝的经营陷入混乱。
完成要约收购选择退市后,东芝就可以不设外部董事职位,可以简化股东构成、提高经营决策效率,这些有利于重振东芝。从近两年中各种外资发起的并购方案全部被否决这一点来看,排除外资应该不仅仅是东芝内部的愿望,日本政府显然不想坐视外部资金把东芝拥有的包括核能等在内的技术资产变卖殆尽。
东芝在美国的核电业务出现巨亏后,曾向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寻求援助,但最终无果,只好接受来自海外的第三方注资。自此以后公司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持续至今。
东芝公司是白色家电的开创者,广为人知的形象是家电巨头,上世纪70年代,家电业务收入占东芝总收入的3成。东芝早在1985年就推出了其第一代笔记本电脑,凭借技术优势,东芝在截至2000年的十多年里雄霸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地位,笔记本电脑业务也成为那个时期东芝公司的支柱和象征。此外,东芝还是半导体巨头,芯片业务销售额直至2015年都还位列世界前十。
鼎盛时期,东芝的业务范围覆盖基建、发电、核能、家电、计算机、半导体等领域,其半导体、医疗器械、综合电机及核能四大业务均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在全球各地拥有超过18万名员工。
上世纪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在很多领域成为“世界第一”,一度号称要买下美国,但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风光无限的东芝开始面临价格竞争力下降的压力。到本世纪初,东芝的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业务地位均受到挑战,为降低对这两大传统优势业务的依赖,东芝决定押注核电业务,希望通过并购将核电做成自己的核心业务。
2006年东芝斥6000多亿日元巨资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希望将西屋电气拥有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反应堆技术用于开拓中国等核电市场。没想到“时运不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击碎了东芝的“核电梦”,其后多年全球范围内核电订单不增反降。
并购西屋电气也成了东芝命运的转折点,2017年西屋电气陷入巨亏,令东芝从此一蹶不振,在全球产业迭代过程中逐渐走向衰微。东芝从神坛跌落的故事也揭示了在全球产业变革升级背景下制造业巨头转型的艰难。
其实,东芝还曾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闪存研发技术的公司。1984年东芝就研发出闪存技术,球盟会首页却因公司领导层在半导体业务上决策失误,过于重视当时成熟且盈利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业务,因而未能尽早布局闪存业务,一再错失市场良机后,最终在半导体领域被美韩竞争对手超越。
反而是当时处于低谷的英特尔公司意识到翻转机会来了,通过与东芝的合作和抢跑,英特尔抢先推出改变世界的闪存产品,自此奠定其作为半导体大鳄的基础。
每每回忆起东芝错失发展闪存业务良机这件憾事,日本专家常慨叹,不少日本优秀企业都是因为陶醉于辉煌成绩而故步自封,未能居安思危、及时布局战略转型,让昔日的优势反而成为转型负累。
经历多年的混乱和迷失后球盟会官方网站,2022财年东芝公司销售额已降至2007财年峰值时的约40%,员工人数也减至10万多人。收购方希望东芝通过与各出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改善业务及经营环境,重新挖掘这一老牌企业的价值。
东芝公司社长岛田太郎在退市后新组建的管理层中获得留任,继续担任新一届东芝社长。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公司将从结构性改革入手,对东芝基础设施系统公司等4家子公司实施关闭或重组,打破集团内部纵向割据的传统,实现扁平化管理,尽快将东芝的营业利润率从3%提高到10%。
目前来看,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功率半导体是东芝的首选。实际上,在正式退市之前,2023年12月8日东芝就与罗姆公司联合宣布了投资总额为3883亿日元的功率半导体扩产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为该计划提供最多1294亿日元补贴。从经产省提出的投资额等条件来看,其旨在促进相关厂商的联合。
在JIP网罗的20多家对东芝出资的日本企业中,功率半导体巨头罗姆以3000亿日元的出资额排在首位。专业机构的统计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的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上,东芝与罗姆均为位列前十的重要供应商球盟会官方网站,并且双方在发展和规划方面各有专长。
在功率半导体方面,日本除了有罗姆和东芝,还有三菱电机和富士电机,几大公司所需的晶圆都需从美欧采购。两年前几家公司曾讨论过合作事宜,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对于此次与东芝联手,罗姆公司社长松本功表示:“罗姆与东芝在生产和技术上是互补关系,彼此将发挥各自所长,相信我们的投资会有相应回报。”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芝和罗姆将分别投资991亿日元和2892亿日元在日本的石川县和宫崎县建设新的工厂和生产线。东芝主要负责硅基功率半导体的生产,罗姆则主要着力于更先进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罗姆的产品将以东芝品牌销售。预计到2024财年,东芝功率半导体的产能将提高至2021财年的2.5倍。
功率半导体是影响节能性能的关键器件,在低碳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家电、数据中心、产业数字化等各领域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一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本调查机构富士经济预计,2035年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比2022年多出5倍。
有日本专家表示,功率半导体由于不属于美国的制裁对象,近年来在中国呈迅猛发展之势。东芝和罗姆联手,将使产品阵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扩大销售;双方专注各自所长,可以共同抵御中国厂商的追赶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还只是一小步,东芝的重建总算启动了。东芝半导体业务如果能做大做强,对日本半导体业界将起到带动作用,相关材料和设备的开发也会受益。”
不过,《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也指出,东芝既不会因外资大股东的离开而轻易结束混乱状态,也不会因为新股东JIP和20多家企业联盟都属于日本资本,日子就从此顺遂起来。东芝多年的乱象本质在于其几代管理层都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报道说,除非东芝向外界展示出其将由内而外发生根本转变,否则,即使与各出资企业有资源互补关系,彼此间也很难产生化学反应。东芝重建的前途如何,还需慢慢观察。
文章出处:【微信号:ICViews,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美贸易摩擦、博通、高通以及恩智浦、飞思卡尔购并案,中兴禁售事件所凸显的本土制造业空芯化,大量传统的电子产品
产业正一片火热,进而吸引了一大批国际企业的目光。2018年11月14日外媒消息称,
影响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根据2020年2月27日的疫情统计数据,韩国累计确诊感染者达到1595人,
分立器件,由五至七部分组成。通常只用到前五个部分,其各部分的符号意义如下: 第一部分:用数字表示器件有效电极数目或类型。0-光电(即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及上述器件的组合管、1-二极管
尔必达在参与第二轮竞标的两个外资阵营中,决定赋予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优先谈判
收购Softbank旗下的ARM业务。Nvidia收购ARM若成功,这将是目前全球芯片业最大规模的收购案。球盟会首页几日前,全球第三大硅片制造商Global Wafers(环球晶圆)以43.5亿美元收购排名第四的Siltronic(世创)
。这两桩收购大案接连告吹,不由联想到最近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布的芯片法案。 而此前,
正在消化痛苦,摆脱危机。 芯东西10月31日报道,随着10月收尾,大多数
Tokyo Electron(TEL)将把新员工的起薪月薪提高约40%,通过使其薪酬与外国同行保持一致来确保人才。
【错误方法演示】危险!你还在这样用示波器测量市电吗? #电子工程师 #示波器 #我和我的作品
Copyright © 2002-2023 球盟会(中国)体育平台-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鲁ICP备190568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