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文件出台,“鼓励利用老旧厂房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回溯桂林近代百年轰轰烈烈的工业史,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桂林留下了大批工业遗产。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处已经改造以及正在改造的老厂房发现,拂去遮盖在老厂房表面的浮土尘埃后,老厂房在一系列转型、延链的摸索中重新焕发生机。通过与致力于这项改造事业的人交流得知,老厂房的“春天”已经到来。
老厂房不再用于工业生产,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桂林发展的必然,但随之出现的厂房闲置、设施老化、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让老厂房“处境”尴尬。
“城市版图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曾经的旧工厂所占土地大多是现在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的资源,如果一味地推倒重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和大量材料资源的消耗。”杜江是桂林智慧谷文创产业园负责人。2017年,看到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的他,决定和合伙人一起对老厂房进行保护性文化创意改造,他们着手的项目是位于中心城区芦笛路上的桂林电子衡器厂。
“我们在改造的时候特意保留了工业时代的老建筑韵味。”杜江认为,老旧厂房是展现桂林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延续城市文脉、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意改造,让老厂房摆脱变为废墟的命运,实现从废弃厂房到文创空间的华丽转身。”
2018年4月,闲置已久的桂林电子衡器厂以“桂林智慧谷文创产业园”的身份重新开放,复古又具有文创特色的园区,以及机车俱乐部、花园烘焙、婚纱摄影等新颖业态,吸引了大批追求时尚、青春活力的年轻群体前来打卡消费。与此同时,一些从事原创设计、音乐创作的工作室也搬到了这里,他们用新的文化元素装点老厂房,让这片与“80后”一同成长的老厂房,在不变的桂林秀美山水中开始了新的生命。
柘漓文化产业园前身是雁山农具器械厂。尽管房前屋后是大片稻田,且紧靠风景优美的漓江油麻滩,又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岩,但在负责人韩伟展示的老厂房照片中可以看到,这里也曾杂草丛生、房屋崩坏、烟囱孤零零耸立在废墟中。
“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聚集区”是柘漓文化产业园改造的起点。2022年,柘漓文化产业园开放后,游客除了可以与园区中心的大烟囱拍照,去农田里采摘新鲜蔬菜,在修缮一新的厂房里烧烤聚会,还可以上手体验漆器制作、柚罐制作、水拓画、棕编、糖画、捏面人等非遗文化项目。这让汇聚了田园生活、老厂情怀、文化体验、亲友聚会等元素功能的文化产业园迅速拥有了一批粉丝,预约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雁山农具器械厂的转型变身,让韩伟对文化产业园的经营更加充满信心,并进一步打造了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漆器·柚罐的手工艺作坊、沚圈艺术工坊、民俗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厨房、6号仓库咖啡屋等业态,为“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以及“活化利用闲置老厂房”提供了新范式。
近年来,随着柘漓乡村文化艺术节、“柘漓问稻”稻田艺术节等一系列涵盖柘漓乡村厨神争霸赛、非遗手工坊展示、农耕文化展示、研学体验、骑行、“柘乡有礼”展示等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韩伟对完善提升“柘漓”品牌有了更深远的规划方向——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今年我们举办的稻田音乐会吸引了很多外国朋友,这也让我们的风景、我们的文化氛围不只是在朋友圈里传播,我相信这种本地文化的原生态呈现将为桂林文化‘出海’产生国际性影响。”韩伟说。
被时代留下的老厂房只剩“框架”,尽管这也能吸引一部分人来拍照或是追忆旧时球盟会首页光,但想让它真正“活”过来,还需要业态的填充。
斑马设计事务所主理人肖伟对此深有体会,他和团队在2017年进驻今天万象城附近的桂林空压机厂老厂区。经过近7年悉心打造,斑马设计事务所所在的老厂房变成了一个开放的艺术空间,并在社交平台上拥有一批拥趸。但想让老厂房焕发持续的生命力,摆在肖伟眼前的问题是业态引入。
“我们这个地方举办过小型画展,一些服装店会来这里办秀,有时候我们也会在这里开展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活动,还有很多人在网上看到打卡照片也会过来拍照,但我们现在的体量还不足以让老厂房真正‘活’过来。”在肖伟看来,提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引入年轻的艺术创业者。他认为,老厂房的发展优势在于自由的空间和相对实惠的租赁价格。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首先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有了充足的创作空间,更方便同业人员聚集交流,后期形成一股文化力量。他还提到,通过打造各类作坊式文创项目,既可以吸引年轻群体消费,更重要的是能补充室内设计这条产业链,形成行业规模效应。
其二是延长产业链。肖伟表示,当厂区的文化主题氛围养成后,再在保留展示老厂房风貌的基础上接入配套的茶饮、餐厅、酒店、民宿等业态,如此一来,老厂的“人气”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白天可以进行艺术展示、艺术品交易,晚上可以有各种艺术活动,形成夜经济。”
胡丽娟和丈夫都是建筑设计从业者。2023年初,他们租下了甑皮岩遗址附近原雪芙莲旧厂房的一部分球盟会yobo,原计划将其打造成具有“温度”的城市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在开拓过程中,胡丽娟把她的艺术、特色活动和家乡的“闽南特色”私房菜融入了这个基地,使其越来越成为一个具备吃喝玩乐条件的综合性文创艺术基地。
如今,随着运营逐步走上轨道,九号文创园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团建和家庭亲友聚会的选择。访客宋女士正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带着孩子来放松的:“听说这里有很多适合孩子娱乐的项目,像美食DIY、文创手工,还有泳池等等。这次过来体验非常好,孩子特别开心。”
尽管现在的九号文创园能够成功提供从策划到落地的团建活动全链条服务,包括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下午茶、酒水软饮以及融合了广西味与闽南味的“九号文创美食”私房菜,还有游泳、美食制作体验、趣味活动、露天电影、夜食、卡拉OK、麻将、手工制作等文体娱乐活动,但目光远大的胡丽娟坦言,仅靠他们夫妻前进速度还是太慢。
“我想可以采用合作或者招募的形式,希望更多的同路人能够加入进来,一起把这个园区打造得更好。我希望这个地方以后能吸引到更多不仅本地市民,还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行家、艺术家、美食家,让园区真正成为文化、艺术、美食的聚集地,成为桂林的一张名片。”胡丽娟说,下一步她要做的,就是在园区内打造一个特色摄影和文创手工艺术空间。
由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释放出了“老厂房改造时代来临”的积极信号,但对于一批潜在的业主、投资人、承租户等群体来说,他们关注的重点仍是老厂房改造利用的价值。
“我们在市场走向中明显看到,现在的建筑设计不光要有商业价值,还注重情绪价值。”肖伟说,这也是他认为由老厂房改造的文创空间将成为文旅消费新空间的原因。
“很多人将老厂房的活化利用理解为一种情怀,但这也是对存量资源的再利用。”在禧悦生活馆主理人叶深深看来,这类文创空间的客流不光有本地市民,还有外地游客。
“一个文创空间吸纳的从业者可能有艺术球盟会yobo、音乐、绘画、雕刻等行业,但都是与文化精神和文化故事有关的内容,受众非常广泛。如果把他们都聚集在一块儿,对市民们来说,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就是一种放松。”叶深深说,“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他们在做攻略的时候除了去看象鼻山,也想看一座城市的网红打卡点。那么,如果桂林有这样一个以艺术文创闻名的打卡区,游客自然会专程到访。”
叶深深的禧悦生活馆坐落于桂林智慧谷文创产业园内,主打点心烘焙、下午茶。户外有一座她亲手打造的梦想小花园,室内有咖啡蛋糕、油画、钢琴。空闲时,叶深深会同玩音乐的朋友一起,举办小型音乐会。她说,音乐会尽管没有特别宣传,也都是宾朋满座,路过的客人也被吸引,不断推门进来。“我们没有专门设定流程,大家坐在一起听音乐唱歌,一些观众朋友也会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彼此治愈。”
“事实上,老厂房的改造成本相对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入。”在杜江看来,老厂房大空间、高楼层的物业条件,以及大面积、多建筑物构成的规模效应,能为项目功能重新定位提供多元组合空间,甚至衍生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甚至开创新的生活理念。
肖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们‘80后’听着老厂故事长大,对老厂有天然向往。厂房也具有包容性、可塑性和复合性,可以举办各种活动,例如画展、文旅工艺品展示、读书会等等。这里也是交友平台,它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放松。我认为这种改造模式也会带动业态融合,催生新业球盟会首页态,激活区域经济。”
“活化利用老厂房并不是新鲜事,北京有798艺术区,阳朔有糖舍酒店,但这类改造需要提前做好策划。”韩伟说,“柘漓”的诞生就缘于一份漓西片区的开发提案。而根据这份策划,在租下老厂房的20年时间里,他有充分的时间完善园区建设,并适时接入业态,最终达到建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但韩伟也特别提到,老厂房改造文创空间尤其要注意“差异化”:“桂林有许多老厂房,如何充分利用、定位、策划以及做好规划是当务之急,市场不需要同质化。”
此外,在采访中,一众受访者也表达了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首先是租约,一些厂区与承租户采取的是“一年一续”的形式,对未来能否留在厂区的不确定性让承租户不敢加大改造投入,以至于迟迟达不到理想效果。其次是资金,老厂房的改造投入以10万元为单位,一些承租户希望出台贴息政策或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减轻经营压力。再者是基础建设,老厂房的建筑状态普遍只剩“框架”,周围的道路也不完全通畅,水、电、气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投资人来说,他们更希望建立一种“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基础建设,运营方携理念规划业态资源入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确保经营健康。
但不论过程如何艰辛,杜江、韩伟、肖伟、胡丽娟、叶深深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盘活桂林闲置的老厂房,在城市里打造开放的文创空间和交流平台,让文化成为引领桂林发展的重要航标。而从他们的设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造后的老厂房将会成为“文化乌托邦”式的存在——回溯历史,对话当下,启示未来。■记者手记
结束斑马设计事务所的采访后,商务总监李娜分享了一幕印象:在艺术空间维护时,一位电工师傅爬上了十多米高的室内吊机,他说自己是空压机厂的老员工,在吊机室里藏了“宝贝”。
老电工当时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直到我在一处介绍桂林工业历史的展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每一座陈旧的厂房、每一台斑驳的机器、每一件熟悉的产品,每一张泛黄的照片,装满了桂林工业发展的记忆,镌刻着一代代工业人的青春芳华,叙述着一个个奋斗者的感人故事。
老电工没找到“宝贝”产生的大抵是一种“遗憾”,遗憾自己不再年少,遗憾没有什么人可以再记得自己曾经年少,曾经稀松平常的生产日常成为今天年轻人口中“这是用来做什么的”的遗憾。
习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这对于既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而言,迫切需要在新一轮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挖掘出更多带有亮点的文化资源,讲好新时代的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故事,这也是桂林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道路上的“必答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动能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更新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一场老厂房“腾笼换鸟”改造文创空间的热潮,但这些文创空间有的成为文旅转型经典范例,有的仓促上马又匆匆退场,印证了那句——市场不需要同质化。
事实上,桂林的工业文化底蕴同样深厚——从象鼻山西麓的第一台发电机开始做功,亮起桂林市的第一盏电灯;到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诞生多个“中国第一”;再到改革开放后一批企业迅速成长,站上国际舞台,这部“山水旅游名城的百年工业成长史”的含金量足够区别于其他城市。
可喜的是,“桂林工业记忆”在几位文创空间主理人的努力下,也迈出了向文旅消费新空间培育的第一步,这为桂林接下来用好更多记录了时代高光的工业遗产,讲述桂林新文化故事奠定了基础。
临近中秋节,胡丽娟在朋友圈发布了九号文创园“一起潮月吧”中秋特别活动的消息,涵盖文创集市、月饼DIY、做花灯、闽南博饼、中秋音乐会、汉服走秀等等。我想,本来就忙到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的她,这下更亢奋了。
叶深深分享了自己举办的小型歌会视频。画面中没有所谓的“仪式感”,只有一群在忙碌生活中寻求疗愈的“灵魂”,在叶深深的“乌托邦”里感受内心的平静。
杜江说,现在园区内的人工钻石培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钻石培育、改色、切割、检测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接下来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延链补链,形成珠宝生产、检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桂林新文创。
斑马设计事务所的球盟会首页工作号也分享了主理人肖伟的近况,他一如既往地投入设计事业,还利用艺术空间,为到访的儿童研学团讲解桂林工业历史和工业设计,为他们进行美育启蒙……
老厂房的改造还在继续,政策的东风、文旅复苏的热潮、全国各地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教训),都成为他们开拓这份事业的底气。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就是老厂房的“春天”,这一次不留“遗憾”。
Copyright © 2002-2023 球盟会(中国)体育平台-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鲁ICP备19056873号-1